通用技术哈量公司:我们被称为“共和国工量具制造业的摇篮”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上,展出着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以一个量具刃具厂车间的工作场景为缩影,展现了“一五”期间,我国在基础性工程、工业建设取得超过旧中国100年的辉煌成绩。而照片所拍摄的就是新中国第一座量具刃具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通用技术哈量公司前身)的生产车间。


                                             △中国国家博物“复兴之路”展所展示的哈尔滨量具刃具厂车间照片

工业体系建设中勇担当


     1951年,我国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中提出科学进行工业布局,改变我国工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要争取外援,同时又强调自力更生,国家建设应以国内力量为主。从1953年开始,国家经济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在全国展开。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热烈氛围。1955年,国家机械工业部决定,按照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的图纸,在成都建同等规模的量具刃具厂,所需人员由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成套支援。1956年,黑龙江省委提出,“‘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工程项目,是全国本行业的龙头厂、‘母鸡厂’,不但要出产品,更要出技术、出人才。建厂时全国支援你们,建成后你们要支援全国,要把自己的工作放在全国一盘棋中考虑。”

     哈尔滨量具刃具厂迅速启动并稳步推进支援工作。1956年、1957两年内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支援成都量具刃具厂等单位干部434人,技术工人590人。1961年,国家机械工业部决定在河南三门峡建中原量仪厂,引进日本技术,人员由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成套支援。1961年至1962年,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按照国家机械工业部要求,选派干部、老工人及技术骨干约170人援建了三门峡中原量具厂。在此期间,哈尔滨量具刃具厂还以领导班子为主小规模援助了哈尔滨九三五厂、贵阳贵州砂轮厂、青海航天军工厂、新疆库尔勒工具厂、甘肃兰州工具厂等,同时抽调工人技术人员骨干支援了富拉尔基重机厂、第二汽车制造厂、大庆油田等,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作出了贡献。


                                                                                                              △中原量仪厂


“三线”建设中展作为
 

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毛主席代表党中央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把全国划分为沿海、内地、大三线战略区,以此调整工业布局,要求沿海地区的工业企业,一分为二、一分为三,向大三线地区分迁转移。从此,全国掀起“三线”建设新高潮。

 

根据“三线”建设全国规划,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是“三线”搬迁的重点企业之一。根据一机部二局将厂千分尺车间一分为二的要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于1966年分迁千分尺车间到青海省西宁市,支援建立青海机床二厂的量具分厂。之后,又提出要支援建设关中工具厂。为了做好工作,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成立两个三线搬迁办公室,称为一办和二办,一办负责关中工具厂,二办负责青海量具刃具厂。分别派出人员看地形,选厂址,安排搬迁设计,选择勘查、施工队伍,办理有关事宜。厂内各车间、科室边生产、边搬迁、边调整,做到生产搬迁两不误。按新厂搬迁计划和工艺技术要求,在设备、物资、人员分迁上,要求老厂讲风格、顾大局,贯彻新厂优先的原则。专用设备立即安排制造,通用设备报国家机械工业部调整。

 

青海机床二厂的量具分厂,也就是后来的青海量具刃具厂,由哈尔滨量具刃具厂与青海二机床厂联合建厂,二机床厂负责土建施工和生活后勤建设,哈尔滨量具刃具厂负责生产技术管理等搬迁投产。方案报国家机械工业部批准后,1965年开工建设。施工中,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派人现场协调、监督验收。往青海搬迁最大的难题是人的搬迁。如何能使应该到“三线”的有用人才搬得动、稳得住,是重中之重。为此,当时的搬迁办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经过宣传动员、个别走访做工作,大家踊跃报名。1967年哈尔滨量具刃具厂职工共迁往青海151人,1970年,只用半年的时间,就确定好全部搬迁职工。


                                                                                                           △青海量具刃具厂

        与此同时,1968年,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成立了关中工具厂筹备处革命三结合领导小组,开始施工建设关中工具厂。1970年,根据沈阳紧急会议和一机部北京基建搬迁会议要求,按哈尔滨量具刃具厂要一分为三的决定,制订出“搬迁工作大纲”,紧迫仓促之下开始组织向两个“三线”点(青海、关中,后增设桂林,共三个点)进行量具刃具几乎所有生产品种的设备与人员的大规模搬迁。按凤翔以搬迁刃具为主、桂林以搬迁量具为主的规划,从当年3月到年底,先以刃具分迁为重点,基本完成了五大类刃具生产的搬迁,四季度启动量具向桂林搬迁的工作(1971年基本完成),接着又进行了部分块规生产向三门峡中原量仪厂的搬迁。同年9月,根据黑龙江省要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在宾县新甸镇又建立小三线新甸分厂,从事刃具生产。

哈量职工“桃李满天下”

 

当年,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初建时,国家机械工业部从全国18个厂抽调精兵强将支援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的建设。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建成后,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建厂时全国支援哈量,建成后哈量支援全国”的诺言,通过“母鸡”下蛋的形式建新厂,以领导骨干为主支援建新厂,抽调技术骨干、技术人员、工人师傅支援,派出技术骨干人员定期“传、帮、带”,用哈量的商标、技术联营合作生产等方式,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实现了职工“桃李满天下”。

 

据统计,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成套支援了成都量具刃具厂、三门峡中原量仪厂、青海量具刃具厂、陕西关中工具厂、广西桂林量具刃具厂等5个新建厂,以上五厂共调出职工1764人,其中管理人员421人,技术人员210人,工人1133人。

 

与此同时,哈尔滨量具刃具厂还调动了大量人员支援了其他机床厂。例如,哈量副厂长崔中禄,设备科长李纪勋等10多位同志支援了贵阳贵州砂轮厂;路茂荣(原哈量副总工程师)、陈国佩、黄程鹏(原厂长秘书)等10多位中层和工长级骨干支援了兰州工具厂;时任工具车间支部书记李树政、车间技术副主任王福印、调度室主任石善英、曹雨晴等10多位同志支援了新疆库尔勒工具厂。此外,哈尔滨量具刃具厂还援助了北京量具刃具厂、太原工具厂、青岛工具厂、吉林四平工具厂等兄弟厂。在中华大地上,以不同形式接受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援助的工量具企业,好似“桃李满天下”。在人员支援的同时,哈尔滨量具刃具厂也支援了大量的设备。根据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历史档案记载,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先后支援关中工具厂设备279台,青海量具刃具厂设备132 台,桂林量具刃具厂设备68台,支援各企业热工仪表36台,这些还仅仅只是有数据可查的专用设备,其他的工具、仪表、物料等难以统计。


                                                                                         △成都量具刃具厂

作为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在新中国工业建设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广大干部员工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毫无保留地贡献技术、人才、设备支援全国工量具制造业建设,作为“全国量具刃具龙头厂”、新中国量具刃具“母鸡厂”,为我国工量具制造业的合理布局,枝繁叶茂,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共和国工量具制造业的摇篮”。这是广大通用技术人永远的光荣与骄傲,是广大通用技术人忠党爱国的生动实践,永不磨灭的记忆,更是新时代通用技术人接续奋斗、拼搏奉献的不竭动力。

 

 

 

 

 

 


上一篇:通用技术大连机床加工中心研究所党支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

下一篇:大连机床召开党委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